智创双驱 绿领未来
为进一步推动针织印染产业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8月14日,2025年针织印染技术交流会在广东省普宁市召开,与会行业领导、专家学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围绕“智创双驱 绿领未来”这一主题,从针织印染行业的染化料助剂、工艺技术装备、印染智能制造及针织印染企业实战案例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本次会议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主办,普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东省纺织协会、普宁市服装纺织协会、普宁市纺织印染行业协会协办,常州宏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赛得利集团特别支持,以及流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科德水处理成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科凯精细化工(上海)有限公司、耐酷时(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普宁市联泰印染制衣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林云峰,普宁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林建文,广东省纺织协会会长陆少波,普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巫树林,普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罗荣波,普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杨喜填,普宁市服装纺织协会会长杨佳旭,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李红、殷金华、翁创杰、王思捷,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秘书长徐国强,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瞿静、常务副主任杨启东、副主任蔡再生,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建明,五邑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黄钢,常州宏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顾仁,台湾流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文漋,常州科德水处理成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放,赛得利下游市场拓展经理江建国,科凯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黄秀蔚,耐酷时(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贺男,普宁市联泰印染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端等领导嘉宾与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产业协同:
合力共建产业新生态
普宁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林建文致辞时表示,近年来,普宁坚持“科技+绿色+电商”赋能,引导企业入园集聚、升级改造,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成功入选省“跨境电商+纺织服装产业带”试点。当前,普宁正锚定建设“商贾名城、创新之城、和美新城”发展定位,着力打造“万亩千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2+2+1”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高标准规划建设纺织服装城,加快构建全链条、高能级的纺织服装产业生态圈。
广东省纺织协会会长陆少波致辞时表示,广东省针织印染一直以来都是国内的传统优势产业,现在正经历着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的深刻变革。而以针织、内衣、衬衣、印染等为主要经济支柱的粤东地区,近年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逆流而上,通过不断提质升级,完善产业链,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广东省纺织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后,广东纺织将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林云峰致辞时表示,作为价值创造的核心枢纽,现代印染既是品质升级的催化剂,又是产业安全的压舱石,更是绿色转型的突破口。普宁以“一主三副园区”的战略布局,谱写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篇章。今后,针织印染行业发展要更加适应创新生态,重点突破生物基助剂、无水染色等绿色技术;要把握市场变革,通过印花设计、工艺模拟、生产调度的智能统筹,提升市场响应能力;要融入新的规则体系,将环保合规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系统性战略转型。
会上,普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杨喜填从区位概括、产业现状、重点平台、产业政策等多个维度就普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进行了推介。今后,普宁将继续全力做好产业重点平台土地收储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谋划建设普宁市科创中心及纺织服装产业选品中心,同时加快推动“跨境电商+纺织服装产业带”,全方位多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打造普宁纺织服装品牌,推动普宁纺织服装走向全国、享誉全球。
普宁市服装纺织协会会长杨佳旭就普宁市服装纺织协会的未来规划进行了分享。未来,普宁市服装纺织协会将致力于服务行业科技创新,将以绿色时尚为引领,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共建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努力把普宁打造成更具韧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纺织服装产业生态圈,助推普宁纺织服装高质量发展。
会上,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李红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已正式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她代表规划编制小组就“十五五”针织产业发展路径思考进行了分享。她介绍,“十四五”期间,针织产业规模稳健增长,产业结构跃迁升级,产业布局日趋优化,科技成果竞相涌现,数字经济全面革新,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十五五”期间,针织行业将重点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全流程数字生态、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产业健康安全建设等五大方向进行发力。
多元创新:
助力新质针织价值跃升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专家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东华大学教授蔡再生结合行业最新应用,就针织行业绿色染整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享。他表示,近年来,绿色前处理、数字化印花、无水染色、冷堆染色等节水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促进了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针织绿色染整将围绕技术创新、绿色低碳、节水节能、数字化融合等方向展开,形成可持续的产业模式。为实现行业绿色发展,他建议:健全管理体系,坚持低碳减排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打造资源回收高地;引进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前瞻研究;与高校紧密合作;搭建公共测试平台、共享平台;加强数据智能化建设,完善纺织印染产业链。
常州宏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顾仁结合大量案例和应用就AI技术赋能针织印染智能制造进行了分享。他表示,作为国内纺机装备人工智能研究的先行者,宏大智慧近年来持续深耕机器视觉、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及自动化控制等前沿技术,自主研发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定形智慧系统集感知、预测与优化于一体,实现定形全过程的实时感知、智能判断与动态调节。会上,他详细就HK-AI印染人工智能大模型,介绍了INSHK定形机自动驾驶系统、HV-GM200 智能在线克重仪、HV-T500智能定形工艺系统、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验布系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染色机智能系统。
台湾流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文漋结合企业实践就创建智慧染厂进行了经验分享。他介绍,流亚科技的智慧制造总体解决方案具有创新开发、客制化整合和在地化服务三大核心优势,不仅可以协助管理者作最“智慧高效”的生产决策,还打造了智慧生产体系,实现了标准化、自动化、无人化生产以及ESG转型,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此外,公司还推出了多项减碳技术,有效降低了水和能源消耗。他指出,未来印染行业可持续发展需围绕技术创新、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融合展开。
常州科德水处理成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放就针织印染污水处理和零排放案例进行了分享。他表示,科德是一家专注于印染污水处理和零排放技术的高科技企业,客户遍布国内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科德的盐回收技术,填补行业空白,有力推动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大量案例,他详细介绍了公司KD低成本零排放技术、MCR超滤装置、RO装置、STRO装置和MVR低温蒸发装置等工艺和装备。目前,科德正积极推广九宫池智能化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KD-智能MCR+RO系统和水处理智慧水务预警平台等新技术,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赛得利下游市场拓展经理江建国以“绿色时尚 焕芯升级”为题,就赛得利莱赛尔在针织领域的创新突破进行了分享。他介绍,虽然莱赛尔在针织领域刚起步,但凭借优良的性能和卓越品质;百搭纤维、满足多种应用场景;价格平民化,为下游开发萌生更多想象空间等特性,表现出了强韧动力。结合大量案例,他详细介绍了莱赛尔+在针织女装系列、家居及休闲系列、运动系列、内衣小裤系列、内衣保暖系列等的应用与创新。在染整方面,莱赛尔通过锁纤技术、首创缸染防原纤化工艺,可明显改善莱赛尔织物的原纤化现象。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建明就新型阳离子染料常压染色聚酯及其产品开发进行了分享。他介绍,阳离子染料与大分子形成离子键结合,颜色比分散染料浓艳。其中,NECDP织物100℃染色时,各种染料的上染率均能达到98%以上,并大大减轻染液废水处理强度。即便是染黑色,染料用量也比分散染料少。他还详细介绍了“先织后染”常压同浴染多色织物新技术,采用该技术可实现一浴染多色,且色牢度可达到4-5级。
科凯精细化工(上海)有限公司Devan销售及市场经理徐鹏图以“全天候温感舒适——DEVAN 温控科技产品系列”为题进行了分享。科凯是一家全球化的引领创新的化学品制造商和定制解决方案提供商,在高分子聚合物、微胶囊技术、阻燃剂、母粒方面有着核心技术优势。其中清新、舒适、健康、防护、环保高效等工艺和技术,可赋能纺织品多元功能性。在温控方面,通过采用相变材料PCM和微胶囊包覆技术,可实现智能温控、双效凉感、动态温控,广泛应用于运动户外服装、家居服、工作服以及床品等领域,市场空间广阔。
耐酷时(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贺男结合案例就新型光触媒技术纺织品产业化应用进行了分享。她介绍,耐酷时技术(新型的光催化技术)主要是通过在物体表面负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壳光催化纳米材料,高效分解甲醛、TVOC、苯等有机污染物,同时抑制细菌和病毒的滋生,消除异味,起效迅速、效能持久,安全无害无刺激。该技术具有广谱,安全,长效,超级耐水洗,多重功效合一的技术优势。在光的作用下,可将有机物彻底分解成CO2和H2O,具有抗菌、抗病毒、除异味、防霉、除醛、防螨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空气治理、军工等多个领域。
五邑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黄钢结合大量案例,就功能性纺织品开发技术进行了分享。他介绍,近年来,随着消费多元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功能性纺织品开发技术实现了多元发展,取得了多维度创新成果,但在微观尺度监测、材料结构精细调控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功能性纺织品开发技术应重点关注功能高效性与稳定性提升、多功能深度集成、环保可持续性提高、跨学科合作与技术融合。此外,他还建议企业要注重产学研用合作,利用科研平台加大产品研发与创新。
超盈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胡军岩以针织面料舒适性的数字化实践为题,展示了其在智慧针织产品开发与数字化沟通领域的前沿成果。他介绍,“4D智慧针织产品开发系统”通过整合设计、技术、材料等多维度需求,聚焦视觉、触觉、热湿舒适性及先进制造,可实现数据驱动提升面料性能。结合供应链中面料手感信息传递的难点,他重点介绍了团队开发的客观测量方法,可实现触感的量化评估。此外,他还展示了在线面料信息传递系统,该系统可扫描、测量并可视化面料特性,助力设计师与消费者直观理解产品性能。
Skechers斯凯奇高级产品开发经理罗东正以新消费趋势对针织行业的需求为题进行了分享。他表示,未来五年,针织类服装市场需求将迎来快速增长期,消费者更倾向于为舒适运动、功能均衡的装备、具有专业品牌力产品买单。舒适运动趋势下,消费者更想要刚刚好的产品。未来,针织企业要提炼内功,以消费者为导向研发、开发自家擅长的产品;品牌化运营,将优势产品结合消费者痛点通过多重方式展现出来;建心智、护心智、用心智,确认垂直品类,打造成心智产品,坚持运作与创研,给品牌消费者同时种草。
成发集团数字染整技术总监燕敏结合实践就企业生产管理数字化转型进行了分享。她介绍,成发集团通过设备机型、控制集中、数据采集、工艺标准、能源利用“五个统一”原则,构建了标准化生产体系,实现了从传统染整到高效、节能、环保的数字化生产模式转变,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其中,数字化系统和盲染生产模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成发集团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绿色制造与数字化融合,致力成为行业低碳转型标杆。
德塔颜色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纺织应用技术经理张子涛,兆天集团(广州智益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兆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标准官&总裁助理喻钧以“智能整合实验室配色,小白逆袭直面大师”为题进行了分享。
张子涛介绍,Textile Lab Manager作为功能强大且灵活的实验室配色软件,具有12 大主要功能模块,可根据客户需求优化实验室配色效率,通过灵活的数据接口与其他企业数据对接,简化管理流程,极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喻钧表示,使用该软件,不需染料化学知识,通过计算机专业技能,经过28天标准化培养,“小白”就可实现精准调配色,变身“大师”。在行业智能转型中,她建议:设备操作简单化;AR指引操作视频直观化;学习过程高效化。
本次会议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秘书长徐国强,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瞿静,专家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杨启东,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思捷共同主持。
与会代表参观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普宁市成发制衣有限公司、普宁市春盛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与普宁市联泰印染制衣有限公司,详细就普宁针织印染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度了解和现场对接。
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注我们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18号
电话:010-8522-9543/9987
Website: http://www.ckia.org/
E-mail:ckia_ic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