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七届九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在汕头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会上发表题为《应创新改革之道,成新质发展之势》的主旨发言。现将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应创新改革之道,成新质发展之势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七届九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发言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科学谋划和系统部署,为产业发展带来时代机遇。新征程上,纺织行业需要准确把握新坐标,实现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纺织工业走在前列
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中国纺织工业与时代同频,以创新为引,积极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纺织工业实现了规模总量的跨越式增长和发展质量的显著提升。中国纺织制造能力一骑绝尘,屹立于世界产业之巅。纺织行业纤维加工总量稳定在6000万吨以上。2020~2023年,纺织服装出口总额连续四年保持在3000亿美元以上,对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增长贡献率超过50%,连续30年位居世界首位。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活力得到有效激发。2024年共有5家涉纺企业跻身《财富》世界500强,2023年有402家纺织企业被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纺织服装产业链长、关联度高,中小微企业占比99.8%。行业带动全社会2000多万人口就业,发展直接惠及“三农”,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稳定、优质、高效的纤维供给体系,构筑着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围绕科技、时尚、绿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纺织行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科技创新有高度。遵循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依托完备的技术阶梯,纺织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持续涌现,也对战略产业、未来产业形成有力支撑。高性能纤维产能占全世界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2023年出口额同比增长14.4%。纺织机械自主化率超过75%,出口额居世界首位,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国产化率超过50%。产业用纺织品2023年产量稳定在1900多万吨,在关键应用领域的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全球合作有广度。纺织行业既强化与传统市场的经贸合作,也充分用好共建“一带一路”、RCEP协定等协议带来的战略机遇,产品、产能、品牌、资本全球融通。过去十年,行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达60亿美元,约占行业全球投资比重的50%。Shein、Temu、TikTok Shop等平台迅猛崛起。安踏、恒力、恒申、李宁通过并购、控股等方式实现全球发展;沙特阿美与荣盛、盛虹、恒力等展开战略合作。融汇全球资源、服务全球市场,行业成为全球纺织供应链平稳运转的重要保障。
二、以全球视野理解中国纺织面临的形势格局
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全球合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速将稳定在3.2%。地缘政治冲突结构化、整体化、长期化趋势明显,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持续延宕,深刻影响全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9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目标范围下调50个基点,带来新的波动,也被视为“经济疲软的信号”。全球变局,是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新的外部形势。
三、针织行业是中国纺织工业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头到脚,由内而外,针织勾连着新工艺与新潮流,是贴身贴心、舒适舒展的产业。上天入地,探海揽风,针织编织着新技术与新场景,是跨界跨越、创新创造的产业。以有形结构,呈无限可能,针织在力美交织、技艺融合中,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服务重大战略需要,是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针织产业的规模优势、体系优势不断强化;制造能力、创新能力稳步提升。针织服装产量在整个服装占比出现结构性变化,2019年占比超过机织服装。目前,针织服装产量占比为66.19%,较2022年提高4.06个百分点,比疫情前2019年提高近12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针织行业供需两端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内销市场持续复苏,出口保持平稳,企业经济效益趋势向好。1~6月,针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上涨3.2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92%。1~6月,我国针织产品出口503.68亿美元,同比增长4.45%。
四、顺应新质生产力要求,
把握针织行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1、把握产业出海机遇
五、针织产业要在现代化纺织
产业体系中展现更大作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征程已经开启,中国进入了新的“改革时间”。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入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纺织行业正经历一场思想观念的大转变、发展方式的大变革和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希望针织行业守正创新,挺膺担当,以新质新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